母乳性腹泻与黄疸的应对指南

新生命的降临带来无尽喜悦,可新手爸妈们常常会遭遇一些棘手状况,母乳性腹泻和母乳性黄疸便是其中常见的问题。别担心,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应对这两种情况。
图片[1]-母乳性腹泻与黄疸的应对指南-母婴网

母乳性腹泻怎么办

认识母乳性腹泻

母乳性腹泻通常出现在 6 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身上。宝宝每天大便次数增多,可达 4 – 10 次,大便呈泡沫稀水样,气味有特殊的酸臭味,但宝宝精神状态良好,食欲正常,体重增长也在正常范围。

引发原因

母乳中前列腺素 E2 含量较高,它会促进宝宝肠道蠕动,致使大便次数增多。同时,宝宝体内缺乏乳糖酶,无法完全消化母乳中的乳糖,也可能引发腹泻。

应对措施

如果宝宝腹泻症状较轻,不影响生长发育,一般无需特殊治疗,可继续母乳喂养。妈妈在饮食上需做出调整,减少摄入油腻、辛辣和高糖食物,避免加重宝宝肠胃负担。若腹泻较为严重,可在医生指导下,给宝宝添加乳糖酶,帮助消化乳糖。
另外,还可适当补充益生菌,调节宝宝肠道菌群,改善腹泻症状。但千万不要自行给宝宝使用止泻药物,以免产生不良反应。

母乳性黄疸怎么处理

了解母乳性黄疸

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 3 – 8 天出现,1 – 3 周达到高峰,6 – 12 周逐渐消退。宝宝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染,但程度轻重不一,宝宝一般情况良好,吃奶、睡眠、大小便都正常。

形成原因

母乳中含有一种叫 β –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物质,它会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,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,从而导致黄疸。

处理方法

若黄疸程度较轻,可继续母乳喂养,同时让宝宝多晒太阳,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和会阴部。晒太阳时,可选择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的阳光,每次 15 – 20 分钟,每天 2 – 3 次。
如果黄疸较严重,医生可能会建议暂停母乳喂养 3 – 5 天,改用配方奶喂养,黄疸通常会明显减轻。之后再恢复母乳喂养,黄疸一般也不会反复加重。在这期间,妈妈要按时挤奶,保持乳汁分泌。
遇到母乳性腹泻和母乳性黄疸别慌张,了解原因,科学应对,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些特殊时期。要是你在处理过程中有任何疑惑,都能随时问我。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4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