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生命降临的过程中,新生儿窒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。它不仅关乎宝宝出生时的健康,更可能对其未来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。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知识,对于每一位准父母来说都至关重要。
新生儿窒息究竟是什么
新生儿窒息,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 1 分钟内,无法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,进而出现缺氧情况,这会导致全身多脏器损伤。它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,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健康。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的统计数字表明,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已占到了新生儿死亡的 1/4。
新生儿窒息的引发因素
窒息的根源在于缺氧,凡是影响胎儿、新生儿气体交换的因素都可能引发窒息。从孕母因素来看,如果孕母患有心、肺功能不全,严重贫血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慢性或严重疾病,或者存在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,又或是有吸毒、吸烟或被动吸烟等不良行为,年龄≥35 岁或 < 16 岁以及多胎妊娠等情况,都可能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。
胎盘因素方面,前置胎盘、胎盘早剥和胎盘老化等,会影响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物质交换,导致胎儿缺氧。脐带因素也不容小觑,脐带受压、脱垂、绕颈、打结、过短或牵拉等,都可能阻断胎儿的氧气供应。
胎儿自身因素同样关键,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,尤其是呼吸功能不完善,容易出现窒息;巨大儿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因产道挤压等问题,导致呼吸建立困难。
此外,胎儿存在先天性畸形,如食管闭锁、喉蹼、肺发育不良、先天性心脏病等,或者发生宫内感染,呼吸道被羊水或胎粪吸入等,都可能引发窒息。分娩过程中的头盆不称、宫缩乏力、臀位、使用产钳、胎头吸引,以及产程中麻醉药、镇痛药或催产药使用不当等,也可能成为新生儿窒息的诱因。
新生儿窒息的症状表现
新生儿窒息时,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皮肤青紫或苍白,这是由于缺氧导致血液中氧含量不足。呼吸方面,会出现不规律呼吸或无呼吸的情况,正常新生儿出生后会迅速建立规律的呼吸,而窒息的新生儿呼吸功能受阻。
心跳也会变得不规则且微弱,全身肌肉松弛无力。在胎儿时期,窒息还会导致胎动和胎心的变化,早期胎动会增加、胎心增快,胎心率≥160 次 / 分;晚期则胎动减少(<20 次 / 12 小时),甚至消失,胎心减慢,胎心率<100 次 / 分,严重时甚至心脏停搏。同时,窒息可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,排出胎便,使羊水呈黄绿色。
新生儿窒息复苏最新指南
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时,及时有效的复苏至关重要。目前国际公认的 ABCDE 复苏方案是主要的救治手段,由产科医师、儿科医师、助产士(师)及麻醉师共同协作执行。宝宝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复苏及评估,分秒必争,绝不能延迟至 1 分钟 Apgar 评分后才开始。
复苏步骤首先是保暖,需在 30 – 32℃的抢救床上进行操作,胎儿出生后马上揩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,减少散热,因为适宜的温度能使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及耗氧最低,利于复苏。
接着摆好体位,清理呼吸道,将宝宝呼吸道内的羊水、黏液等异物清除,保持呼吸通畅。然后擦干全身,刺激胎儿,若宝宝仍未建立呼吸,则需进行正压通气,必要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药物治疗。复苏后,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,可能会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。
家长关注的常见问题解答
疑问:如何预防新生儿窒息?
孕期定期产检十分关键,能及时发现孕母及胎儿的异常情况并处理。孕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吸烟、吸毒等不良行为,积极治疗基础疾病。分娩时,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,医生会根据产妇和胎儿的情况,合理选择分娩方式,正确使用助产器械和药物,尽量减少因分娩过程导致的窒息风险。
疑问:新生儿窒息复苏后会有后遗症吗?
这取决于窒息的严重程度和复苏是否及时有效。轻度窒息且复苏及时的宝宝,多数可完全康复,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和成长。但重度窒息患儿,由于长时间缺氧,可能会引起多器官损害,如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,心血管系统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等,从而导致智力发育迟缓、脑瘫、癫痫等后遗症。不过,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,积极的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,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。
疑问:宝宝出生后看起来正常,还会有窒息风险吗?
有些宝宝出生时外观看似正常,但可能存在隐匿的窒息情况。比如宫内慢性缺氧,可能在出生时未立即表现出明显症状,但后续可能出现喂养困难、哭声异常、反应欠佳等。所以,即使宝宝出生时状态良好,医护人员也会密切观察一段时间,包括呼吸、心率、肤色等生命体征,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处理。
新生儿窒息虽然可怕,但通过了解相关知识,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,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宝宝的健康。如果您对新生儿窒息还有其他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一起交流探讨,共同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