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个月的婴儿吃不饱可出现精神萎靡,吃奶频率增加,啼哭,营养不良,大便次数少,排尿次数少,体重增加慢,睡眠质量差。提出了寻找吃不饱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。
1.精神萎靡:1个月婴儿的能量供给多是通过吃奶来实现的,当婴儿吃不下去的时候,身体能量供应不充足,可能导致婴儿出现精神萎靡和虚弱的症状;
2.吃奶频率增加:当婴儿吃不饱,因为饥饿感会驱使婴儿经常找奶头吃东西,继而反映吃奶频率增加;
3.啼哭:婴儿食不果腹,可引起饥饿感。饥饿感可使婴儿不合群,还可影响其心情,进而有啼哭表现;
4.营养不良:婴儿吃不了东西,不能很好的吸收各种元素,长此以往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,可表现为抵抗力低下,反应迟缓;
5.大便次数减少:当婴儿吃不饱,胃肠道食物就比较缺乏,食物缺乏会导致婴儿身体内大便减少,呈现大便减少;
6.小便次数少:当婴儿吃不饱的时候,他身体里的水也有不同程度的缺乏,水缺乏的时候,有可能使小便次数少;
7.体重增加慢:当婴儿吃不饱,不能很好的吸收各种元素,当婴儿元素缺乏,可能影响体重增加,有体重增加慢的症状;
8.睡眠质量差:婴儿食不果腹时会因饥饿感而有入睡困难。另外,孩子长时间吃不饱导致胃肠道不适,还会进一步使孩子睡眠质量差。
新生儿喂养奶粉应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,主要是喂养量,喂养间隙和喂养方式等,现介绍如下。
1.喂养量:新生儿的喂养量在各年龄阶段乃至每天均可不同。如果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可能一次喂30~50mL,而且按体重不同而有差别,随新生儿的成长,每千克体重喂毫升的数量,均有增加,在第5~7天可能达到50~70mL公斤,在快要满月的时候可能达到100~120mL公斤,但是喂毫升的数量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,需要根据患儿是否能吃到食物和胃容量大小来确定,喂毫升的数量需要适度;
2.饲喂间隙:奶粉的饲喂时间通常比较固定,比如前期可能两小时饲喂1次,随患儿年龄的增长而略有增加,可3小时饲喂1次;
3.喂食方式:喂食的水温在38-40摄氏度之间,并注意勿将气体喂入瓶口,因有时候奶瓶稍放平后,晚期会有气体被吸进肚子里,容易引起吐奶的情况发生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