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说得好: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,家庭是他们成长的摇篮”可见,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及影响是至关重要的,也是不可小觑的。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要想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,不仅要明白自身对孩子的重要性,也要试着去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。
孩子最初的学习方式是模仿,在3-6岁儿童中尤为常见。细心的你会发现,小朋友最喜欢模仿了,比如,模仿家人耐心说话的语气或是照顾他生病时的关爱场景,模仿家人跷二郎腿的动作或是模仿家人吵架的行为等等,可见,家人好的行为会模仿,不好的行为亦会模仿。只要家人做了,那么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做相同或类似的事情。所以,要想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孩子,父母一定要为小朋友树立榜样,而且是正向的榜样。具体怎么做呢?
(一)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宽容和爱的家庭环境
孟母三迁的故事足以说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,家长们应该重视起来。父母们应该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,让孩子从小在爱的滋养中成长,这样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是太阳般的人,他们自觉地会关爱他人,乐于助人,积极向上。但,如果他们从小在父母打架吵闹的环境中长大,那么极易成长为乱发脾气,没有耐心,甚至会发展为攻击性人格。
(二)身教重于言教
上面说到了孩子的模仿性很强,他们或许不擅长听我们说了哪些话,但他们很擅长学着家长们做很多事。因此,要想正确地引导孩子,说,解决不了问题,需要的是做给他看。举个例子,我们很想要让孩子不要沉溺于电子产品,更多的去看书,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做个表率,自己先行动起来,而不是自己一边揣着手机一边告诉他们把手机放下去看书。
(三)树立正确的育儿观
尊重儿童。不能将孩子看做小大人,因此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们。“一天就知道玩,去背唐诗”“别人都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,你必须也去”等等这种荒谬的言语令人瞠目咂舌,一方面反映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,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的内卷。
游戏对孩子有很大的好处,我们应接受这一事实。玩,是孩子的天性,是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征的,游戏对孩子来说,不仅能促进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发展,也能够使他们的注意力,感知觉,想象,言语等方面全面发展。不接受超前学习。著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:“不要让孩子还在未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”因此家长不应强迫孩子超前学习小学知识内容,以防适得其反。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