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打九价疫苗?

实际上,医生并非普遍不建议打九价疫苗,而是会基于多种因素给出个体化建议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。

年龄因素

九价疫苗在国内适用人群为 9 至 45 岁。若不在此年龄段,医生不会建议接种九价。例如,9 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,疫苗效果及安全性数据不足;45 岁以上女性,感染 HPV 风险相对更高,且九价疫苗对该年龄段暴露后人群保护作用证据有限。

健康状况因素

过敏体质:对九价疫苗活性成分(如重组人乳头瘤病毒 6、11、16 等型的病毒样颗粒)或任何辅料成分有超敏反应者禁用。曾在接种九价或其他 HPV 疫苗后出现超敏症状,如严重皮疹、呼吸困难、过敏性休克等,医生会劝阻再次接种。

特殊疾病状态: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,接种可能引起出血风险增加;免疫力低下人群,像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、HIV 感染者等,接种后可能无法诱导充分免疫应答,疫苗效果不佳,医生通常会谨慎评估,不轻易建议接种。

特殊生理期:孕妇使用九价疫苗研究数据有限,孕期接种可能对胎儿有潜在风险,建议推迟或中断接种,哺乳期妇女由于许多药物可经母乳分泌,也需慎用,医生会建议这两类人群在合适时间再考虑接种。

性价比与实际需求因素

九价疫苗虽可预防 92.1% 的宫颈癌及多种疾病,但价格相对较高,全程接种三针总价在 3300 至 4500 元左右。若经济条件不允许,且二价、四价疫苗能满足预防主要致癌 HPV 型别的需求(二价预防约 70% 宫颈癌,四价在二价基础上增加低危型预防),医生可能会建议选择更经济实惠的二价或四价疫苗。

总之,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给出专业建议,并非单纯不建议接种九价疫苗。若有接种意向,建议先咨询医生,全面评估自身情况后再做决定 。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没有回复内容